系统揭示了这类γδ T细胞的识别机制:在靶细胞内部,BTN3A1与BTN2A1协同结合磷抗原,实现对胞内代谢变化的高效感知;在靶细胞表面,BTN3A2与BTN3A1形成异源二聚体,并与BTN2A1共同构建出“分子钳”结构——一侧钳住TCR的Vγ9链,另一侧结合Vδ2链的顶端区域,驱动TCR发生构象变化,最终实现激活。该研究为开发靶向γδ T细胞的免疫疗法提供了重要的结构基础和理论依据。
2025-06-12该研究解析了人源 SPATA5四元复合物(SPATA5-SPATA5L1-CINP-C1orf109)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并进一步捕获了该复合物被招募到pre-60S核糖体的结构状态,揭示了其在组装因子RLP24解离中的关键作用以及高等生物这一过程的种属特异性特征。
2025-04-28研究团队综合利用冷冻电镜单颗粒分析技术、分子动力学模拟及转运功能验证实验,首次阐明SLC33A1蛋白识别与转运乙酰辅酶A的分子机制。
2025-04-14研究团队十余年的系统性研究揭示,人源重链铁蛋白(HFn)具有特异性识别肿瘤和跨越血脑屏障的特性。但铁蛋白递送siRNA还需突破溶酶体逃逸的关键瓶颈。基于以上工作基础,研究人员针对siRNA递送的特殊需求对铁蛋白进行改造,成功构建了具有溶酶体逃逸功能的铁蛋白载体。
2025-02-20该论文捕获了膜蛋白转位过程中的一系列中间状态,揭示Sec转位复合物在膜蛋白转运过程中不仅提供蛋白质穿膜的通道,更扮演“分子伴侣”的重要角色。研究结果第一次在分子水平揭示了膜蛋白转位与折叠的关系,提出“共转位折叠”的概念,为理解膜蛋白的生物合成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2025-02-20该研究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成功解析了hURAT1在结合尿酸及两种临床常用抗痛风药物(苯溴马隆和维立诺雷)状态下的高分辨率结构,分辨率达到3.0-3.3 Å
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