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研究以哺乳动物多纤毛细胞中的小鼠脑室管膜细胞(mEPCs)为模型,借助冷冻光电联用技术(cryo-CLEM)、冷冻聚焦离子束(cryo-FIB)和冷冻电子断层扫描(cryo-ET)技术,通过荧光标记定位摇篮体蛋白Deup1,首次在细胞内原位捕获多纤毛发生的动态全景,解析了基体与轴丝的组装过程,并揭示了微管内部蛋白(MIP)的时序性结合,为理解多纤毛发生和成熟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2025-07-04该研究首次揭示AGL可以通过两种完全不同的二硫键连接模式形成了两种结构不同的蛋白,并揭示这两种HBsAg被对应的中和抗体识别的机制。
2025-06-18系统揭示了这类γδ T细胞的识别机制:在靶细胞内部,BTN3A1与BTN2A1协同结合磷抗原,实现对胞内代谢变化的高效感知;在靶细胞表面,BTN3A2与BTN3A1形成异源二聚体,并与BTN2A1共同构建出“分子钳”结构——一侧钳住TCR的Vγ9链,另一侧结合Vδ2链的顶端区域,驱动TCR发生构象变化,最终实现激活。该研究为开发靶向γδ T细胞的免疫疗法提供了重要的结构基础和理论依据。
2025-06-12该研究解析了人源 SPATA5四元复合物(SPATA5-SPATA5L1-CINP-C1orf109)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并进一步捕获了该复合物被招募到pre-60S核糖体的结构状态,揭示了其在组装因子RLP24解离中的关键作用以及高等生物这一过程的种属特异性特征。
2025-04-28研究团队综合利用冷冻电镜单颗粒分析技术、分子动力学模拟及转运功能验证实验,首次阐明SLC33A1蛋白识别与转运乙酰辅酶A的分子机制。
2025-04-14研究团队十余年的系统性研究揭示,人源重链铁蛋白(HFn)具有特异性识别肿瘤和跨越血脑屏障的特性。但铁蛋白递送siRNA还需突破溶酶体逃逸的关键瓶颈。基于以上工作基础,研究人员针对siRNA递送的特殊需求对铁蛋白进行改造,成功构建了具有溶酶体逃逸功能的铁蛋白载体。
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