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琳博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1997年获山西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有坚实的形态学理论基础,掌握多种光镜和电镜技术。先后赴奥地利、荷兰做医学基础研究和高级电子显微技术访学;目前负责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病理与透射电镜平台运行管理、实验设计、技术指导与培训等工作。首次建立国内整装血小板TEM技术,解决了有关罕见病临床诊断和基础研究的技术难题;入选2015年度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参与完成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支撑发表50余篇国际主流期刊论文。
2022-11-05报告人:章新政, 男,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研究员。2008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师从俞大鹏院士,从事电子显微学相关研究,2019年赴美开展博士后研究,师从著名结构生物学家Michael Rossmann 院士。2014 年回国在生物物理所建立独立研究组。针对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冷冻制样方法以及冷冻电镜原位结构解析技术,发展了一系列新技术和新方法,提升了冷冻电子显微术解析蛋白质的分辨率和适用范围。近年来在Nature, Science, Cell, Cell Research,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上共发表了通讯/共通讯论文多篇。
2022-11-05何琳博士,副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兼任分析测试中心冷冻电镜中心执行主任,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生物医学影像技术中心主任。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基础与共性技术领域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显微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
2022-11-05张斌,重庆大学助理研究员,分析测试中心微纳结构分析室主任。主要从事透射电子显微学与材料微结构分析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一作/通讯20余篇),部分合作成果发表于:Nature Mater., Nature Commun.(3), Mater. Today, Phys. Rev. Lett., J. Am. Chem. Soc., Adv. Mater.(4), Adv. Funct. Mater.(3), Adv. Energy Mater.(2), Nano Lett. 等众多顶级刊物。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件,已授权2件。主持国家、重庆市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大学仪器设备功能开发等多个项目。多次受邀在全国电子显微镜学术年会、高校分析测试青年创新论坛等会议报告与经验交流。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CAIA)奖一等奖(2020年,排名第2);2021年(首届)赛默飞中国高校分析测试优秀青年人才二等奖等荣誉。
2022-11-05报告人:周博, 特聘副研究员,硕导,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新化工”综合研究平台主管。主要从事先进材料的微观结构表征和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工作。综合利用多种国际先进的电子显微学手段,针对金属材料、能源材料、催化材料等领域的主要科学问题,在原子尺度上揭示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本征关联。具有丰富的球差校正电镜操作经验,熟练运用原位力学、热学、电学、环境气氛等原位电镜手段研究材料的变形机理及动态反应过程,实时动态地在微观尺度上观察反应过程中晶型结构、元素分布等变化,认知反应机理,对实现材料的精确设计和精确性能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三年在Sci. Adv.、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J. Alloy Compd.、J Mater. Sci. Technol.、Nano Energy等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做口头报告。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科研事业单位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
2022-11-05报告人:张建国,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高级工程师。
2022-11-05